叶文华也被这喜事冲击,起身拍拍屁股。
打算彻夜看守,好让人放心。
王建国交代他别太累,已经安排两班值夜,必要时他们会轮流巡逻。
“你先回去歇会,别忘了明早咱还要去学校看看,那些孩子的第一堂算术课。”
叶文华想想也是,干脆丢下手头一切,拖着疲惫身躯往家走去。
夜风徐徐吹过,四周虫鸣不绝,远处不时传来车间的轰鸣。
这村子虽荒僻,却因为新工厂的建立,宛若脱胎换骨。
来到家门前,叶文华见到父亲叶根生。
正坐在凳上喝口稀粥,满脸欣慰神情。
“孩子,辛苦你了,我可真没想到,咱能走到这一步。”
叶文华略感惭愧,却也高兴,说老爹这村长当得好,给自己当靠山。
王翠霞在屋内忙活,也侧耳听见,随口插了句抱怨让他早点睡。
简单应付几句后,叶文华脱下外套,倒头就栽在床板上,一秒入睡。
次日清晨,闹铃还没响。
他就自动醒来,抄起洗脸水随便冲洗几下。
然后疾步奔向新厂,看有没有送货的车子到达,也想看看工友们情况。
果然大门外停着一辆大卡车,车厢里卸下两台崭新机床,还有一堆零碎配件。
王建国和运输司机在办理手续,忙得脚不沾地,看到叶文华登场后招手示意。
“这两台是最先运来的,再过几天还有别的升级机型,得慢慢到齐。”
叶文华非常满意,当场打开包装检查,见机器完好无损,心里踏实不少。
“好,先把它安装在中间那条流水线上,看和旧机能否匹配。”
王建国立刻吩咐几名技工上前,一番操作后把机床固定好,再接通电源试机。
发动时声响低沉而稳定,比老式设备更顺畅,令在场人赞叹不已。
“啧,这玩意就是先进,效率肯定高。”
叶文华点头,示意大家熟悉操作程序,别盲目乱按,让机子出故障就麻烦。
然后他趁热打铁,查看其他几个车间,一路看到工友已经陆续打卡上班。
不少人兴致勃勃,坐在机器前预备赶制手套,还有人给新厂贴上大红纸喜字。
王建国在车间里喊了一嗓子,表示今天算试运营,大家可以先磨合,免出纰漏。
众人群情激昂,巴不得在新车间大展拳脚,似乎未来充满光亮。
叶文华笑看这一切,也难免心潮起伏。
索性随手抓了一双半成品手套检查。
“针脚比之前紧致,算不错,估计能提高出货标准。”
巡查完毕,他又想起孩子那边的授课,也就抽空赶去学校瞧瞧。
出门时特意带了些包装好的点心,准备拿去给那群孩子加餐。
王向阳路过时也凑一起,说要去看看教学气氛,毕竟冯卫东才上任没几天。
两人脚程不慢,转瞬就来到小学校,听见教室里传出琅琅读书声。
门口敞开,里面坐着十几名孩子,正跟着冯卫东读土法编写的课本。
板凳不够的小孩,就并排挤在一起,小手握着木炭笔,认真跟写。
冯卫东瞄到叶文华,放下粉笔朝他笑笑,继续给孩子示范字形。
叶文华观察良久,满意地点点头。
放下那包点心,让冯卫东课后分给大家吃。
“他们上学也辛苦,咱就多补贴点,小糖点心不贵,但孩子们喜欢。”
王向阳笑说你很懂孩子嘛,看来当年也是个嘴馋的主。
两人正谈笑间,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呼喊。
说厂里来了个陌生人,点名要找叶文华。
叶文华纳闷,跟王向阳对视一眼,连忙拔腿往厂方向跑。
跑到门口,看见一辆锃亮的摩托车停在那儿,车上人摘下头盔,露出一张年轻脸孔。
那年轻人自称姓赵,是某县的招工代表。
得知大屯大办工厂,想来自荐合作。
“我们那边也正缺工作机会,能不能给个名额,让我带一批人过来。”
叶文华挑眉端详他几眼,冷静询问对方条件,也提到需要识字的人是否有。
赵姓青年咂舌说只怕难度不小,但可以尽力物色一些初中毕业生。
“不过得看你这边工资咋样,如果太低的话,没人乐意跑山沟。”
王向阳听出挑衅,忍不住怼回去,大屯工资可不低,你别小瞧。
赵姓青年笑呵呵摆手,说那最好,彼此都获益,不枉他一趟奔波。
叶文华思索几秒,便叫对方留下联系方式,允诺回头再打过去详谈。
“咱厂虽然还在壮大,不过要想吸收你们那边人,得等内部稳定再说。”
对方也不纠缠,点点头后骑车离开,临走时还朝众人摆手示好。
第135章 学堂开课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